超市和競價排名廣告
老婆懷孕了,今天自己去超市買菜。
一個人走在路上的時候,想起了當年中國剛出現超市的時候的情況。那應該得20多年前了吧,那時我還小,北京最早出現了幾個超市,其中一個就在新街口丁字路口拐角,離我家挺近。
在那個超市開張一兩年內,賣的東西都巨貴。不過我自己和周圍的人也都沒什么特殊的想法,覺得很正常。那時候的想法是人家能讓你那么近距離的看,親手摸,隨意挑產品,這是給你提供多大的方便和好處啊,那還不得多收點錢。
可后來就有人在報紙上評論了,超市這東西在其他國家都是使商品更廉價,因為能大幅度削減人員工資開支和產品進價(大部分超市都是連鎖)。怎么這種使商品更廉價的經營方式到了中國就變成了高檔消費方式?
記得那時候業者的解釋是,盜竊率太高,所以經營成本上升。
20多年過去了,不知道是盜竊率降低還是什么原因,中國的超市也都變得和其他地方一樣了,那就是以連鎖,大賣場,廉價為特色。
由此又想到了中國競價排名廣告的運作方式。在關注中國搜索引擎優化行業之前,我還真從來沒想到過會有搜索引擎競價排名代理商這個行業。Google在世界各地都是直接面對客戶的,也入鄉隨俗,在中國運用同樣的銷售渠道。
在國外,廣告客戶都是自己直接開戶,沒有任何中間環節。客戶有可能找有經驗的人或公司幫他管理競價排名廣告帳戶,做關鍵詞研究,廣告詞的寫作,點擊及銷售的跟蹤分析等,使廣告效果得到最大化。但廣告帳戶是客戶直接開戶的,帳單也是直接開給客戶的。
在中國似乎卻不是這樣,廣大客戶都會通過代理來開戶。
我疑惑的是,如果競價排名廣告代理的作用只是你通過我開戶,然后我加價20%的話,這有什么必要呢?
我想從長遠看,做競價排名代理的公司必須要提供附加值,所謂value add。而且這個附加值絕不是教客戶怎么開戶,怎么投放廣告,怎么使用帳戶。
單純的競價排名廣告代理服務早晚會消失,因為毫無必要。
跟超市一樣,本來是減少銷售渠道環節,降低價格的好機會,到中國也得先適應一下水土,價格不降反升。但最終還是得發展成本來的面目。
來源:SEO每天一貼 Zac 昝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