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寫一篇10萬+的微信文案
- 威海自媒體運營與推廣 威海微信營銷
- 1844
雖然我沒有做出一篇10萬+的文章,但我和很多做出10+內容的大神聊過這件事,多多少少有點小思路吧, 很多人絞盡腦汁都在想自己的廣告或內容怎么才能在朋友圈里刷屏,那么以下幾點可能是你要思考的問題。
如何寫一篇10萬+的微信文案 微信 經驗心得 第1張
第一,你的內容屬于泛娛樂化內容還是垂直干貨類?
從微信的閱讀數據可以明顯的看出全部公眾號的內容呈2/8分的趨勢,即80%的內容是泛娛樂化的內容,20%是那些垂直類的干貨內容。在兩年前如果你剛剛做內容的話,那四處摘抄點段子或搞笑視頻也許會圈一波粉絲,但從2016年開始,慢慢的那些有自己獨立觀點且具有實際方法論的內容成了新的用戶關注點。究其原因,泛娛樂化的內容屬于幫用戶消磨時間的產品,用戶對消磨時間的內容是沒有什么粘性的。而垂直干貨內容可以幫助用戶在某一方面節省有效的時間,就像羅輯思維說的那樣,每個人的單位時間其實只有那么多,如何有效的搶占用戶時間成了大家新的戰場。在這個戰場中知識膠囊成了人們越來越需要的產品,或者不能說需要,而是如果別人都在嗑藥的時候,你不跟著大家一起嗑的話很尷尬。
第二,那用戶為什么要點開?又為什么要轉發?
其實這是兩個問題,但往往被混為一談。用戶點開一個內容其實和標題有很大關系,但用戶如果要轉發其實要看內容具備不具備我下面要說的因素。之前相信很多人認為只要與性和美女有關的內容就能在互聯網上病毒傳播是大錯特錯的,因為那些只會觸發用戶第一個行為,就是點開。看了之后用戶是不會為此轉發的,因為發到自己的朋友圈一個露胸大美女讓朋友看到是一件很low的事情,但這并不妨礙用戶自己偷偷看。所以這樣的內容存在于你已經有了一定的用戶基數,你一次覆蓋多少,打開率就有多少。一個內容如果不能做到二次分發就不能算是好內容,因此光有一個讓人家點開的好標題還不夠。
那么用戶到底會為什么而轉發呢?歸納出來就幾點,
1,與我有關的內容(共鳴感)
2,可裝逼的內容(凸顯逼格)
3,看了就能吹牛逼的內容(新技能get)
為什么這么說呢,結合我說的第一條,垂直干貨的內容為什么可以越來越火,根本原因就在于看了一篇深度的內容,你發現關上手機就能跟邊上的妹子吹牛逼,發表你對某件事情的觀點,即使你也是剛剛才學會的。這樣的文章發到朋友圈是不是你自己感覺很有面子?潛臺詞是你們看,老子都開始看這么深的東西了,你們丫還在那邊LOL。同時,在分享時你再附上一句內容里的金句說,“嗯,這個觀點我很贊同。”是不是很裝逼?
第三,你的排版是否符合用戶屏閱習慣?
現在的公眾號內容已經不能再像以前那樣密密麻麻的一坨字了,即使你寫的再干,用戶的打開后對內容的耐心也僅僅是7到8秒。想想你自己看文章時是不是先看看前兩屏的黑體字寫了啥,然后再決定看不看?那就對了,現在的用戶是一屏一屏的閱讀,如果你沒有讓他們在每屏內容中找到他們想要的關鍵字,那基本上就留不住來都來了的用戶。不要關注有多少用戶收藏了你的文章,那是因為他點進來看了看,覺得還不錯,但當時沒時間或沒有耐心看完,結果就先存起來,但這一收藏基本上就不會再想起來了。
第四,騎在觀點的中間線
所謂這一條大家可以參考一下咪蒙的文章,每次都是一部分人拍手稱快,很有共鳴,另外一波人炸了毛一樣的罵街。原因就在于一個觀點如果能夠引起正反兩方的觀點碰撞才能夠引起傳播。認同的人轉發是讓朋友圈的朋友知道他的觀點。不認同的人轉發也是讓朋友圈的朋友知道他的觀點。
第五,人與人的交流,而不是人和機構
用戶看一篇內容的前提是知道這篇內容背后那個人是誰,只有人才會有性格、有情緒、有溫度。因此寫出來的文字才會讓看的人感受到那個只可意會的感覺。其實這也是我今年勵志要做一個個人公眾號的原因。因為我發現蛋解創業的聽友想交流的是我,而不是一檔節目。
最后總結一下,做內容其實就是探究大眾的心理,你抓住了別人的癢點后使勁撓就行了。
作者:蛋解創業蛋蛋
來源:盧松松博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