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謂“二八原理”
“二八原理”者,即“重要的少數”與“瑣碎的多數”之簡稱也。這是意大利經濟學家帕累托提出來的。他認為:在任何特定的群體中,重要的因子通常只占少數,而不重要的因子則常占多數。因此,只要控制重要的少數,即能控制全局。反映在數量比例上,大體就是2∶8.這就是這則應用很廣的“重要的少數與瑣碎的多數——2/8原理”。
19世紀末,意大利經濟學者帕列托發現了“二八法則”。他發現:大部分的所得和財富,流向了少數人手里。他同時發現:某一個族群占總人口數的百分比,和該族群所享有的總收入或財富之間,有一項一致的數學關系。而且,這種不平衡的模式會重復出現。
“二八法則”的字面意思是:在世界的方方面面,都存在著20∶80的不平衡現象。如20%的人占有80%的財富;20%的投入換來80%的回報。我們不必拘泥于這個比例關系是否準確(這只是一個近似值),而要注意它的內涵:世界是不平衡的。
“總結果的80%是有總消耗時間中的20%所形成的”。按時間的“重要程度”編排事物優先次序的準則是建立在“重要的少數與瑣碎的多數”的原則基礎上的。這啟示我們在工作中應該抓住主要矛盾。善于在紛繁復雜的工作中理出頭緒,把資源用在最重要,最緊迫的事情上。
我們可以找到許多這樣的例子:20%的產品,或20%的客戶,涵蓋了約80%的營業額。20%的產品或顧客,通常占該企業組織約80%的獲利。20%的罪犯占了所有罪行的80%。在家中,無論是地毯還是家用電器,80%的磨損出現在20%的位置。80%的時間里,你穿的是你所有衣服的20%。在學校里,你獲得的絕大多數知識來源于少數的課程和書籍。而你所完成的工作里,80%的成果來自你所付出的20%。換言之,我們五分之四的努力——也就是大部分付出的努力,幾乎是白白浪費的。這一點一定使你大吃一驚。
如此說來,我們一直深信不疑、并已經成為“公理”的很多觀念竟是滿篇錯誤?比如,“一分耕耘,一分收獲”;所有顧客應一視同仁;所有生意、每一種產品和每一分利潤價值相同;所有員工大致同等有用;所有的朋友對我們一樣重要;我們很容易假設,50%的原因或投入,會造成50%的結果及產出。我們有一個先入為主的觀念,認為事情的因果會有一個相等的平衡——有時候的確如此。但這種“50/50的謬誤”,是最有害又最深植人心的概念。
這種謬誤的有害之處在于:它掩蓋了投入與產出之間的真實關系,而使人們在不必要的方面投入了巨大的成本。被稱為“20世紀最大投資失敗”的銥星公司倒閉,就是被“二八法則”擊敗的活生生的例子。銥星公司出身豪門(后臺是大名鼎鼎的摩托羅拉),其所推出的銥星電話——“在世界任何地方都能打通的電話”技術上的先進性舉世無匹,可就是這樣一個“天之驕子”,卻在投入運營兩年后不得不宣布倒閉,原因何在?除了運營方面的種種失誤,最重要的敗因正是它所追求的“覆蓋全球”的理想。不要忘了,地球表面的80%以上是人跡罕至的海洋、極地和高山,為了將這些地域納入通訊網絡,銥星公司不但要發射大量衛星,還要負擔維護其運轉的巨大費用,可是這些地方所能產生的利潤卻微乎其微。這些成本最終都要由另外那20%地區的用戶負擔,這就是造成銥星電話價格過高,無法和普通移動電話競爭的原因。
很多時候,我們不知道,有些資源的生產力超高——但只有少數資源是如此。而我們也不知道,資源中的一大部分只有少許生產力,或實際上會造成負面效果。如果我們在生活的各個層面中確實意識到“關鍵少數”和“無用多數”之間的差異,并且著手去改善,則我們所珍視的事物將可以增加。
以餐飲業為例,設想一下,一家掛著“經營各大菜系、早餐酒席”的飯店生意會怎樣?或者某種又像茶、又像咖啡、又像可樂的飲料銷量又會怎樣?相反,那些特點鮮明的川菜館、粵菜館,看似口味單一,食客有限,其實經營者正是放棄了那“吃力不討好”的80%,才獲得眾多追捧者的。
這一原則對個人來說也很有用。比如,一個員工希望得到上司的青睞,他早來晚走,主動打掃辦公室,盡力搞好同事關系等,這些都可能是“有用”的,但并不一定都必要,其實,與其在這些方面投入精力過多,反而不如專心工作,以“業績突出”打動上司。
“二八法則”給我們的另一個忠告是:要善于抓住機遇。在戰爭中,當足以決定成敗的戰機出現時,就要敢于將主力部隊投入進去以爭取勝利。人生也是如此。“白領”中流傳著一種說法“40歲以前賺夠,40歲以后退休”,雖是戲言,但也包含了某些道理。要想在有限的時間“賺夠”,就必須利用好你的黃金時期,找到可以為你帶來80%回報的那些東西,并投入全部精力盡量達到最好的結果。
作者:李曉楓
來源:月光博客